在1983年9月,我国微生物专家张季阶教授从健康婴儿体内分离出的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后以发现时间来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F839”。其是人体的肠道源生菌,无毒副作用的有益菌株,且已为国家专利菌株。
大多数人对于益生菌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因为益生菌目前还是属于蓝海市场,虽然产品种类多种多样,但究其竞争力来说,还是能够一分高下。益生菌的官方概念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需要满足五大特性,即必须是活的、作用与其剂量有关、必须是对人体有用的、必须是安全的、必须限定到株。益生菌的使用历史将近200年,但仅是20世纪开始才逐渐突显经济价值。
我们身处的环境,以及我们的口腔、鼻腔、肠道、皮肤等都栖息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包括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而以肠道微生态主导人体的免疫水平。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所有疾病都来源于肠道。这句话的确不错,张季阶教授在研究BF839期间也曾得出结论,人体中脆弱拟杆菌BF839占比32%,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上一代益生菌仅有微不足道的预防作用,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而二代益生菌对于疾病的治疗显现出了巨大的贡献力。脆弱拟杆菌BF839在面世的38年间,已经证实对肿瘤、自闭症、癫痫、银屑病、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免疫系统疾病效果显著。
特别是在今年,已有两篇论文发表,分别是《脆弱拟杆菌BF839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一项单臂开放初步临床试验》、《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性的初步临床研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崭露头角。脆弱拟杆菌BF839所制成的活菌制剂,不但在临床结果上得到了认证,也已走进了部分三甲医院,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