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闭症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属于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正确的叫法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早在2016年《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首个介绍自闭症的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自闭症儿童有1000万,其中0-14岁的患儿可能超过200人,80%以上是没有独立行为能力,也没有任何社交的。
1、1/5的自闭症成年人可能患有自闭症
根据研究表明,成年人自闭症患者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此项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特定的焦虑障碍(惊慌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高度焦虑:在《自闭症与发育障碍杂志》中,通过研究斯德哥尔摩18-27岁人群的健康记录,Rai和他的同事发现20%的自闭症成年人患有焦虑症,而正常成年人的患病几率还不到9%。除此之外,有将近3.5%的成年人还患有强迫症,有社交恐惧的人占比3%。
家庭因素:通过成年自闭症的非自闭症兄弟姐妹中发现,她们患上焦虑症的几率也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共同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叠加的表现。
2、哪种干预方法对孤独症儿童最有效?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元分析(一种统计方法,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中,研究了7种常见的针对0-8岁自闭症儿童的方法,得出发展性及自然发展性的干预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不错的。
发展性干预和自然发展性行为干预方法在各个指标上表现程度(绿色可理解为在这项指标较好,黄色表示文中没有提到,红色可理解为在这项指标上较差)
自闭症的家人可以引导患儿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并通过奖励的方式去强化孩子的行为,或者采用早期干预丹弗模式、关键性反应治疗、联合注意、环境引导式语言训练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
3、肠脑轴理论
大脑和肠道存在一种双向信息交流的机制。很多研究发现,这些微生物能够和我们的大脑对话。90%的血清素,对我们神经细胞很重要的信使物质,是在我们的肠道内生成的。科学家分析:微生物这么做是为了和我们迷走神经交流,这就是我们神经系统的高速公路,负责和大脑交流的。细菌模仿我们肠道内的免疫细胞,向我们大脑发送一种警告信息,在这里,它激活我们的免疫 细胞帮助大脑自我修复。
4、脆弱拟杆菌“BF839”干预自闭症依据
近年,微生态制剂在国内外盛行。先后生产和用过的细菌有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粪链球菌等。但从来没有人用过拟杆菌作为生态制剂,原因可能是在临床多次发现有拟杆菌感染症 。从微生态学观点出发,考虑到拟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之一,对人体是有益的。脆弱拟杆菌下降能导致细菌的过度生长,破坏了肠道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 。自发现以来,通过大量的基础试验和人体观察证实,在功能、应用范围和对外界抵抗力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脆弱拟杆菌(BF839)菌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除此之外,关于脆弱拟杆菌“BF839”对治疗脆性X综合征小鼠的自闭行为已投Microbiology-(10分)。在该研究中,敲除Fmrl基因后的小鼠,表现为出生后智力低下、自闭症、多动症的症状,被临床称为脆性X综合征。通过矿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三箱社交实验等,发现益生菌特殊菌种能提高小鼠对新环境的自主探索行为和环境认知能力;危险意识升高;增加社交行为;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由此,关于脆弱拟杆菌“BF839”干预自闭症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